他的故事,始於十六歲生日當天。那天他收到父親贈送的人生第一枚腕錶:一枚金殼、配蜥蜴皮錶帶的 Rolex Datejust。對當時尚是少年的他來說,那只是一份生日禮物,但多年後他始明白,這其實是一份象徵,一份世代傳承的開始。多年後,他將這枚腕錶交到兒子 Ryan 手中,剛巧也是在兒子十六歲生日那天。如今,此腕錶已陪伴李家三代人,成為傳承信物,盛載著的已不只是時間,而是責任、價值觀與家庭的連結。


David 坦言,他的收藏起點與許多鐘錶愛好者相似,都是從 Rolex 運動系列錶款開始,包括 Submariner、GMT-Master 和 Daytona 等經典型號。「這些錶款風格經典,佩戴實用,促使我踏上這條收藏的路。」隨著對製錶的了解加深,他開始收藏高複雜功能錶款,包括 Audemars Piguet、Vacheron Constantin、Breguet、Blancpain、Ulysse Nardin、Girard-Perregaux 以及 Cartier 等品牌的高複雜作品。



他特別著迷於大複雜功能(Grand Complications)錶款,視其為製錶世界的巔峰。「陀飛輪、萬年曆和時間等式我當然也喜歡,但最讓我著迷的是三問報時(Minute Repeater)與大自鳴(Grande Sonnerie)。清脆的機械音調,彷彿是時間在向你低語——既是技術的結晶,亦是情感的延續。」

David 並不只醉心於擁有悠久製錶歷史的傳統品牌,他同樣欣賞創新的獨立單位,尤其是 Richard Mille。David 身為著名的法拉利收藏家,他自然對機械結構有深刻理解與共鳴。「Richard Mille 成功把高性能賽車的結構轉化為腕錶語言。碳纖維、鈦合金、懸浮式機芯等……我看見的不是裝飾,而是技術與速度的精神延伸。」

談到收藏品中最有意義的一枚腕錶,他沒有選擇最稀有或最複雜的作品,而是一枚父親生前每天佩戴的 18K 黃金 Rolex Day-Date。「那枚錶他戴了三十多年,現在傳到我手上。它是代表我對父親的思念、對家庭價值的堅持。」
David 一再強調,他收藏腕錶的動機從來不是為了炫耀,也從不以投資為前提。「每一枚腕錶的背後都有故事,是記憶的載體,是人生旅程的註腳。在香港這樣一個鐘錶文化濃厚的城市,我很高興看到愈來愈多人開始不只懂得欣賞品牌本身,還會著意工藝與精神的延續。」
「三十五年過去了,我依然會自認是時間的學生。」他輕輕地說。如今,他將這些腕錶和背後的價值觀,一一傳承給下一代。「真正值得收藏的,是一份跨越時間的信念。」
Collector Profile
受訪者|李仕基(Commissioner David SK Lee)
www.davidskl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