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 Victoria Miro 畫廊在 1985 年於倫敦市中心科克街開設其首個空間,40 年後的今天,畫廊近 6 年的 72 場展覽,在其近期推出的全新 Live/Archive 平台中獲得「數字孿生」——這一由 Vortic 技術支持的平台,首次將 3D 建模、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深度融入畫廊的所有活動,包括豐富的展覽檔案。
英國建築大師 Edwin Lutyens 強調的「光之墜落」美學,在 Live/Archive 的 AI 優化 3D 路徑中的精准還原堪稱革命,用戶可自由穿行於倫敦伊斯靈頓展廳與威尼斯聖馬可披薩店旁的空間,感受實體展覽中易被忽略的細節層次。這種「影院級體驗」不僅服務於當下,更構建了可溯源的數字檔案庫,使藝術史研究突破時空枷鎖。

事實上, Victoria Miro 畫廊早於十餘年前就已深耕數字展覽形式的發展——創辦 VIP 在線藝博,將傳統的實體藝博會體驗轉譯到線上環境,每一間參展畫廊都將作品上傳到一個虛擬展廳中供觀眾欣賞。而後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加速了這一進程的裂變。在這個虛實共生的時代,數字展覽技術已從時空限制的應急方案,蛻變為藝術生態的革新形式。
除此之外,今年也有不少以數字形式呈現的藝術展覽。
官網 VR 展廳 + 作品在線數據庫成為亮點,有 120 家國際畫廊參與,「數字藝術」專區展出 OUCHHH Studio 的 AI 生成巨幅視覺、BREAKFAST 工作室的動能交互裝置《Dreamscope》。
地點:阿聯酋迪拜
展期:2025年 4 月 17 日至 20 日(已舉辦,但數字裝置延續至下半年巡展)

2 Loop Lab Busan 數字亞文化展
這是一個以時間和圖像為媒介的國際數字媒體藝術平台,也是亞洲首個實踐社區橫向聯合的替代性活動。釜山市立美術館官網與 26 個合作機構線上聯動,45 位數字創作者在戶外 LED 屏展示「打破虛實邊界」的作品,包括百萬粉絲網紅創作者。展覽質疑數字時代的生產—消費關係,如觀眾行為數據實時生成影像。
地點:韓國釜山
展期:2025 年 4 月 15 日–6 月 29 日(已舉辦,線上紀錄片永久開放)




3 Gardenia 2025 國際在線花卉藝術展
集結全球 200+ 藝術家,以數字繪畫、3D 建模、AI 生成等形式在 Exhibizone 虛擬畫廊詮釋「花園」主題。觀眾可對作品評分、留言,藝術家實時回復,形成創作—反饋閉環。
地點:完全線上展廳
展期:2025 年 8 月 9 日–10 月 9 日(永久在線存檔)



4 MUTEK 2025 數字創意節
在北美最大數字藝術與電子音樂節上,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主導的「AI 生態實驗室」,將展出學生創作的批判性 AI 裝置。
地點:加拿大蒙特利爾
展期:2025 年 8 月 19 日–25 日(線上論壇同步直播)


5 Tipping Point: 藝術家對 AI 的回應
愛丁堡大學 Inspace 畫廊線上展廳將展示 7 位藝術家用 AI 技術批判技術本身。如威尼斯雙年展代表 Rachel Maclean 訓練 AI 模仿其畫風生成虛擬角色,探討原創性與算法殖民。
地點:英國愛丁堡
展期:2025 年 8 月 19 日–25 日(免費線上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