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irth of an Icon
若將瑞士製錶業喻為一場百年馬拉松,Rolex 無疑是領先卻從容的跑者。自 1905 年創辦人 Hans Wilsdorf 創立品牌以來,Rolex 始終以精準、可靠與實用為核心理念,將腕錶從貴族飾物轉化為日常生活的可靠夥伴。這份堅持,在 1926 年凝結為劃時代的發明——全球首款在真正意義上防水的 Oyster 蠔式腕錶的誕生。


20 世紀初,腕錶仍被視為脆弱易碎之物,難以抵禦日常水氣、塵埃或撞擊的考驗。但 Rolex 創辦人 Hans Wilsdorf 深信,要讓腕錶真正成為現代人的隨身工具,必須從內到外強化結構。於是,他研發出旋入式錶殼、底蓋與錶冠,徹底革新了製錶傳統。
1927 年,英國游泳健將 Mercedes Gleitze 配戴 Rolex Oyster 腕錶橫渡英倫海峽,歷時十餘小時,腕錶依然精準運作。這場歷史性的跨界合作,不僅證明了品牌製錶的技術實力,更開啟了 Rolex 與探險精神及運動員的緊密連結:從珠峰之巔至馬里亞納海溝,從極地冰原到沙漠荒地,Oyster 系列始終伴隨人類挑戰極限。

除了蠔式防水錶殼,Hans Wilsdorf 更早於 1910 年便為 Rolex 取得首份官方天文台認證,並在 1914 年榮獲英國 Kew Observatory 頒發的「A 級」精密時計證書——此為當時僅航海天文鐘方能獲得的最高殊榮。這也讓彼時普遍被視為女性裝飾品的腕錶(因 20 世紀初男士多使用懷錶),首度具備了真正的實用與專業價值。
1931 年,Rolex 再推出了革命性的 Perpetual Rotor 恒動擺陀自動上鏈系統,使配戴者無需每日手動上鏈即可維持腕錶穩定運行。此技術不僅提升便利性,更鞏固了防水結構——減少旋開錶冠的頻率,便能有效阻隔灰塵與濕氣侵入。由此觀之,Oyster 不僅是錶殼名稱,更是品牌貫穿百年的設計邏輯與工程思維之結晶。
在那個年代,腕錶對許多專業領域而言不僅是裝飾,更是保命工具。飛行員依其判斷燃油續航,潛水員憑其計算減壓時間,登山家靠其掌握天候節奏。精準與可靠,不僅是口號,更是生死攸關的要求。正是在此背景下,Rolex 累積起深厚的製錶話語權,確立了「蠔式精神」的核心價值。
靈感源於過去,而非模仿
2025 年問世的 Rolex Oyster Perpetual Land-Dweller,初看是嶄新系列,實則蘊含對品牌過往歷史的深刻呼應,其設計靈感源自 1969 年的 Rolex Quartz 原型錶與 1974 年的 Datejust。
1969 年面世的 Rolex Quartz 在設計上以幾何化的錶殼與前衛技術展現出嶄新方向;而 1974 年的 Datejust 則透過一體化鏈帶與錶殼比例的革新,開啟了整合式設計的新時代。這些設計語彙直接啟發了今日 Land-Dweller 的造型:俐落中帶張力的幾何結構、錶殼與鏈帶的無縫整合,以及對線條比例的精準拿捏等等。同時,它所搭配的 Flat Jubilee 鏈帶,亦是對 1945 年 Datejust 首度推出的 Jubilee 鏈帶的一次現代演繹,讓經典元素在當代語境中重生並綻放新意。


今日的 Land-Dweller 並非全盤承接昔日的設計語言,而是在其中尋得靈感並加以再詮釋。這不是復刻,而是一種對過去的回望與延續。
與其說 Land-Dweller 是某款歷史作品的直接繼承者,不如視其為寫給 Rolex 設計美學演進史的一封備忘錄。你能辨識其淵源,卻無法將其簡單歸類,正如品牌在 70 年代努力開拓新風格的那個過渡時期一樣。
Rolex Quartz 雖是 Rolex 少數的石英錶款,其背後的設計語彙卻意外地影響了品牌日後對線條與角度的理解。當年這錶款配備的金屬鏈帶與折角中段,視覺上具備強烈的一體成形與雕塑感。這些元素,如今在 Land-Dweller 身上獲得重新演繹。
此外,Land-Dweller 採用多種打磨工藝包括霧面、拉絲與倒角拋光,使整體外觀在自然光線下呈現豐富的視覺層次,演繹光影交匯;此手法正是延續當年 Rolex Quartz 於細節塑形上的靈感。

結構之美,源於內核的演進
若說 Land-Dweller 的外觀是對歷史的致敬,那麼其內載機芯則為 Rolex 當代工程實力的巔峰體現。Land-Dweller 搭載的全新 Calibre 7135 自動機芯,為品牌今年最新推出、完全自研自製之作,是先前應用於 1908 系列的 Calibre 7140 之進化版,於精準度、動力儲存與耐用性皆具突破性表現。
機芯採用 Perpetual Rotor 恒動擺陀上鏈系統,運作頻率高達 5Hz(36,000 次/小時),此為 Rolex 首見。憑藉高效率擒縱與發條盒結構的能量管理,Cal.7135 在此高振頻下仍能提供約 66 小時的動力儲備,展現品牌在高振頻與實用性間取得平衡的精湛技藝。
Calibre 7135 的關鍵亮點,在於全新開發的 Dynapulse 擒縱系統。此創新擒縱結構由七項專利技術構成,採用矽材質,具備極高抗磁能力。系統由一組傳輸輪驅動兩個分配輪,進而啟動脈衝搖臂,直接推動擺輪。與傳統 Swiss lever 槓桿式擒縱不同,Dynapulse 元件以滾動接觸替代滑動接觸,能大幅降低能量損耗與摩擦,在不影響動力儲存的前提下提升整體效率。此裝置亦採用專屬組裝與潤滑流程,確保運作穩定。

除了擒縱系統,Cal.7135 的擺輪亦處處彰顯創新。擺輪軸芯採用 Rolex 專利並自行研發的高科技陶瓷材質,經飛秒雷射精密切割而成,具備超高強度與抗磁性。此項技術已申請專利,並配備專屬檢測設備逐一嚴控品質。
擺輪本身則使用經優化的黃銅合金打造,此為品牌首次應用,同樣具備強大抗磁性能。游絲則為重新設計的 Syloxi 矽質游絲,加粗的游絲圈提供更佳剛性,確保在 5Hz 高振頻下維持穩定振盪,無論配戴者動作或姿勢如何變化,皆能保持高水平走時精準度。
此外,機芯配備兩組升級版 Paraflex 緩震裝置,內部結構經特別優化,能有效吸收衝擊,確保擺輪軸於任何方位皆順暢穩定運轉。緩震裝置內的葉片彈簧設計進一步提升回彈性能,大幅強化抗震表現。

機芯外觀亦兼顧美學,橋板飾以 Rolex 風格的日內瓦波紋(Côtes de Genève),鏤空自動擺陀則採用黃金材質,展現內外兼備的工程與美學底蘊。透視底蓋的設計,更讓配戴者得以細賞內藏機芯之精妙。
上述技術細節或顯繁複,但簡而言之:這是一枚「走時準、行得穩、能耐久」的 Rolex 機芯。它非為炫技而複雜,而是在日常配戴中,默默傳遞令人安心的穩定與信賴感,這正是我最欣賞的那種「If you know, you know」的風格。Rolex 的工程美學令人讚嘆,他們從不急於彰顯技術表象,而是以實際效能為核心,靜默地將事情做到極致。你或許需翻閱說明書才知曉其採用的特殊合金,但在每日配戴間,你會真切感受到——它就是如此穩定,如此令人安心。

這不只是錶,是一種時代精神
在手機不離身、智能手錶無所不能的今日,一枚機械錶早已非生活必需品。但也正因如此,其代表的價值反而愈顯純粹:它是一種選擇,一種你願意花時間與之相處、理解其內在運作邏輯的生活方式。
Rolex 始終堅持將精準性、可靠性與耐用性奉為圭臬,這些原則從未曾因時代變遷而褪色,反因時間淬煉而愈加堅定。Land-Dweller 的誕生,正是此精神的極致體現,它將品牌最純粹的 DNA——蠔式的堅固與精準——轉化為當代愛錶人的語言。
在不再成為必需的年代裡,仍堅持打造一枚值得信賴、值得配戴的機械錶,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而 Rolex 做到了,且做得毫不炫技、毫不刻意,彷彿只是低調沉穩地向世界宣告,這就是勞力士始終如一的堅持。
對我而言,Land-Dweller 是一次成功的歷史回眸,也是一場靜默前行的創新。

文章轉載自 9 月份《GQ Hong Kong》創刊號《GQ 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