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C Ingenieur 工程師系列腕錶是時計界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一,它的誕生背景與設計理念緊密結合了科技變革的潮流。1950 年代,隨着電氣化的快速推進,醫生、科學家、工程師、飛行員等專業人士在磁場強烈的環境中工作,傳統的機械腕錶在這些環境下容易受到磁力干擾,導致走時不準甚至失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IWC 推出了 Ingenieur 系列腕錶,這是全球首款專為抗磁性能設計的民用腕錶。其核心技術在於採用軟鐵內殼包覆機芯,有效屏蔽外界磁場,確保腕錶在高磁環境中仍能保持極高的準確度。這一創新不僅滿足了專業人士的實際需求,也象徵工業科技與精密工藝的完美結合。

第一款 Ingenieur 於 1955 年問世,型號 666,成為抗磁腕錶的先驅。當時的社會正迎來電氣化浪潮,科技的發展使得磁場成為威脅機械時計正常運作的重要因素。Ingenieur 的出現,為這些專業人士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也標誌着腕錶設計的一次重大突破。隨着時間推移,Ingenieur 的外觀設計逐漸演變,但其堅韌與實用的精神始終未變。1970 年代,Gérald Genta 這位傳奇設計師為 Ingenieur 系列帶來了令人驚豔的外觀革新。IWC 當時萌生開發「全新、巨型 Ingenieur 不鏽鋼腕錶」的初步構思,可惜首批原型腕錶無法通過嚴格的撞擊測試,於是品牌決定找外援,在 1972 年找來腕錶設計師 Gérald Genta 重新設計 Ingenieur,並於 1976 年推出 Ingenieur SL(型號 1832),以其獨特的幾何線條和工業感設計而著稱。設計中融入了 Bauhaus 的「形式服從功能」理念,強調實用性與美感的結合。錶圈鎖螺五顆,棋盤格紋的錶盤,以及由 H 型鏈節組成的一體式鋼鏈,不僅彰顯工程師系列的堅固內在,也展現了 Genta 對於現代工業設計的深刻理解。這款腕錶不僅在功能上達到極致,其外觀也成為經典,深受收藏家與專業人士的喜愛。

進入 21 世紀後,Ingenieur 系列經歷了多次創新與傳承的革新。IWC 在尊重 Genta 經典設計的基礎上,積極融入現代材料與先進技術並推出多款新型號,展現品牌的創新精神。例如,工程師自動腕錶 40(型號 IW328908)兼具現代感與傳統元素,彰顯經典與創新的完美融合。到了 2025 年,IWC 進一步擴展 Ingenieur 系列,推出了以黑色陶瓷材質打造的 Ingenieur Automatic 42,不僅在抗磁性能上保持卓越,還展現出前衛的科技感與耐用性。

此外,品牌亦與電影合作推出特殊錶款,例如 2025 年 6 月與史詩式賽車電影《F1 THE MOVIE》的聯乘,將賽車運動元素融入經典設計,為系列增添時尚氣息。這款腕錶源自主角 Brad Pitt 在電影《F1 THE MOVIE》中配戴的款式,由 IWC 與 Cloister Watch Company 合作打造,並以 1976 年經典的「工程師 SL」(型號 1832)為設計基礎,採用標誌性的綠色錶盤。限量發行 1,000 枚的這款腕錶,配備精鋼錶殼與一體式錶鏈,錶盤上的綠色「網格」圖案搭配鍍金時標與指針,並覆以 Super-LumiNova 夜光塗層,確保夜間讀時的清晰。內部搭載 IWC 自製的 32111 型機芯,提供 120 小時的動力儲存,並採用軟鐵內殼,有效抵禦磁場干擾,兼具工藝與實用性,展現出 Ingenieur 系列不斷追求科技革新與經典傳承的精神。

IWC Ingenieur 系列不僅代表了抗磁技術的革新,更象徵着工程師精神的歷代傳承。這種精神,體現在每一款腕錶的設計與製作過程中:對功能的追求、對技術的革新以及對專業需求的深度理解。這不僅是一件時計,更是一種態度 ── 堅韌、實用且富有未來感。

ICONIC FEATURES 經典細節解構

1 防磁功能——Ingenieur 系列最初的設計目標是為工程師、物理學家和醫生等需要於高磁場環境工作的人士提供一款可靠的腕錶。

2 軟鐵內殼——為了達到防磁效果,Ingenieur 腕錶採用了軟鐵內殼來阻隔磁場,這項技術最初被用於品牌為英國皇家空軍設計的 Mark 11 導航腕錶。

3 簡潔設計——早期 Ingenieur 腕錶採用簡潔的圓形錶殼和單色錶盤設計,強調實用性和功能性。

4 自動機芯——Ingenieur 腕錶搭載了 IWC 自家開發的自動機芯,並配有高效能的比勒頓上鏈系統。
Timeline: Ingenieur 系列簡史

Ingenieur 工程師系列腕錶(型號 666)誕生,以其粗獷堅固的外觀和充滿動感的設計,展現出濃厚的技術魅力。至今,它依然是工程師系列的典型代表,彰顯著品牌對於實用性與耐用性的追求。

Ingenieur 迎來了由傳奇設計師 Gérald Genta 的重新塑造,他為系列帶來了標誌性的外觀:五個凹孔的錶圈、格紋錶盤與 H 形鏈帶,成為 Ingenieur 的設計核心。當時的 Ingenieur SL 更以其 40 毫米的尺寸贏得「Jumbo」的美譽,展現出堅實而時尚的工業風範。

IWC 與瑞士冶金專家 Steinemann 教授和 Straumann 博士合作,腕錶機芯配備由特殊鈮鋯合金製成的游絲,利用其順磁性特質,能成功抵禦高磁場干擾,包括 MRI 掃描儀中的測試,抗磁性能高達 370 萬 A/m,並促成了 Ingenieur 500,000 A/m(IW3508)錶款的誕生。

Ingenieur 系列慶祝 50 周年之際,品牌將系列重新推向前台,推出了以 Gérald Genta 設計的 Ingenieur SL 為藍本的錶款,將錶殼尺寸擴大至 42 毫米,回歸大錶殼風格,展現出更具存在感的工業美學。

Ingenieur 迎來重大轉型,品牌與 Mercedes-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合作,為設計注入賽車速度與技術元素。設計師從 F1 賽車汲取靈感,推出了如 Ingenieur Automatic Carbon Performance(Ref. IW3224)等充滿動感的錶款。

IWC Ingenieur Automatic 35 (Ref. IW324903) 設計完全延續自 2023 年回歸 Gérald Genta 風格的系列特色,並在此之上加以調整每個零件的比例及表面修飾,除了尺寸下調至 35mm,厚度亦更薄,僅 9.44 mm。
文章轉載自 9 月份《GQ Hong Kong》創刊號《GQ WATCHES》